“现在是机构等人,而不是人找机构。”日前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举行的《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咨询会上,有专家披露,在上海,逐年增长的公立养老院、社区居家养老机构、民营养老机构等亟需养老服务优秀人才的加入,且尤其渴望年轻从业者的加入。
目前,70%的养老行业从业者年龄超过50岁,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者仅12%。有机构曾预测,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若以60岁及以上作为划定老年人口的标准,到2050年中国将有近5亿老年人,但养老服务与管理的专业人才难求。据悉,养老规划师等新职业的人才缺口预计达60万。
朝阳产业如何突围“人才焦虑”?专家认为,为老龄化社会培养和储备必须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成了当前重要的教育命题。
“每个阿姨都有证”,养老服务日益专业化
“这里的每个阿姨都有对应的从业或岗位资格证。我们由于‘无证上岗’,只能做最简单的志愿工作,比如,给老人分发午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首届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大一学生杨昀斌为了完成自己的课程学习,一周去了三次养老院。其中一节养老专业导论课上,他和同学跟随护理部部长观摩了专业护理员的老年护理服务,还跟着院长参观、了解整个养老院的构成和结构,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
“现在的养老院里,从业者培训的第一课是IT课、信息课。”上海九如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谈义良解释,院长只有懂得使用智慧信息系统,才能安排每个护理员的工作并派单;护理员也必须会使用智能手机,记录每项服务项目,并向老人的监护人做好反馈。“对住在养老院的老人来说,护理员和院长是最重要的两个人。”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养老院对从业者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养老服务也早已从简单的照护扩展至医养康护、不同阶段的养老规划等,整个行业日益专业化、细分化、复杂化。
“很多步入晚年的老人不懂为自己规划养老生活,而行业人员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谈义良认为,除了基本的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还涉及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而步入数字化时代,又多了大数据、电子信息等方面的需求。
“客观地说,养老行业的从业者和服务对象都还不太成熟,因此这个特殊的行业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