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上海民政局局长朱勤皓:人工智能赋能养老,但性价比先行-行业动态-必顾养老官网
2021-07-15 00:00

近期,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上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协办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慧养老数字化转型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在致辞中指出,本场论坛以人工智能赋能养老为切入点,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现实意义。

下面是根据现场视频整理的文字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在伏月盛夏的季节,应邀来参加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数字驱动变革智慧赋能养老主题论坛,与各位行业专家一起共同的探讨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养老的问题,感到非常的荣幸。


图 | 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作论坛致辞


自2018年以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成功的举办了三届,已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国际顶级盛会。今天的论坛以数字时代为契机,以人工智能赋能养老为切入点,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现实意义,必将为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此,我谨代表上海市民政局向此次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向各位业界的朋友对智慧养老的关注,对养老服务的支持,表达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养老事业的发展水平,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事关人民的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目前中国的养老面临着三个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党和国家对养老事业的重视前所未有,习总书记更是多次对养老服务和老龄事业作出重要的指示和批示。其次,人民群众对养老的需求和呼声前所未有,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人口已经超过了2.5亿,占到中国总人口的17.8%。而且老龄化比例还将逐年的增加,养老需求日益庞大,还有养老服务的市场发展潜力和空间前所未有,养老市场的消费能力不断的升级,正在成为中国主要的消费领域之一。


上海是中国最早迈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比例最高的城市。自1979年开始,上海已经早于全国21年,步入到老龄化社会。这个是有计算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达到人口的10%,就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1979年上海户籍人口是1132万人,60岁以上已经有115.48万人,当时已经占到10.2%。到2020年底,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达到了533.49万人,占户籍人口36.1%,全国最高其中80岁以上高龄的老年人已经有82.5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已经达到了5.6%,上海10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3000人,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城。长寿之城有一个标准,10万人当中如果有7位百岁老人,那就是长寿之城。上海现在已经超过了21位,二十一点几,所以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城。


上海的深度老龄化,上海人的长寿,是对上海健康医疗,养老服务,生态环境,生活水准等城市综合软实力的一个充分体现;更是上海始终坚持人民城市建设的一个必然成果,那么日益加速的老龄化社会不仅带来了庞大的养老市场,也给予了人工智能广阔的参与空间人工智能将通过以养老行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着、变革着传统的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也需要积极的拥抱人工智能,两者相互交融,互相促进,不断的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推动养老服务深层次的变革。


作为履行养老服务和民生保障职能部门,上海民政始终致力于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民生公共政策,努力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及广大老年人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


近年来,我们也在积极的探索智慧养老,打造了全市统一的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发布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打造智能养老顾问,启用了国内首个实景式养老服务能力建设的基地。聚焦老年人的需求,聚焦应用场景,推动智慧养老发展。我们认为智慧养老要始终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以最大程度帮助老年人保持和恢复社会功能,助力老年人更加积极健康的老年生活为主要目标。


我们在实践中,大体将老年人区分为两大类,即活力老年人和失智失能和半失智失能的老年人。围绕着这两类老年人的吃穿住养医行乐等日常的需求,我们希望人工智能可以发挥替代便利引领和整合等功能。


所谓替代,就是以新技术新手段的广泛应用,替代养老服务中的人工类操作或传统方式无法方便达到的领域,来减轻人力的负担。

所谓便利,就是让智慧养老的产品和服务能够触手可及,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

所谓引领,就是通过人工智能的赋能推动养老服务的全链条改造,为养老事业发展开辟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产生新的更多的养老模式。

所谓整合,就是融合线上线下养老服务的资源,通过数据的整合,服务渠道的整合,入口的整合等,来推动智慧养老高质量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思考,围绕人的需求出发,探索一些问题的解决,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我想有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现在经常在思考,也是在此,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第一,关于智能护理机器人的问题。

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身体机能的下降是不可逆转的一个趋势,因此护理服务一直是养老服务中最重要的方面。这是一个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的领域,针对这个失知失能或者半失知失能的老年人,我们希望这个智能护理机器人的首要目标就是替代、部分替代或者全部替代人类的护理。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护理机器人需要满足几个功能。首先要更加的专业,要能够处理一些常规人力护理做不了的事情,给予失知失能的老年人,更加专业的护理服务。其次要更加的便利,能够替代传统的人工,重点解决护理中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再者,要更智能,能学习,可积累,能够将护理过程中的个案情况进行不断的总结。真正成为一个有情感的智能终端,而不仅仅是一台机器。


第二,智能管家问题。

智能管家是一个能科学管理日常家政的人工智能系统,围绕老年人的家庭生活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并被期待像一个真正的管家一样服务于活力的老年人,智能管家的主要目标是便利,为老年人提供方便,但不是取代老年人自主生活的能力。首先,它应该赋予家庭智能联控的作用,涉及到家庭管理的方方面面,在付出老年人可及的智力和体能的情况下,使家庭管理紧紧有条。其次,智能管家是一个与遗忘竞赛的助手,让老年人能够更好的管理自己的居家生活,享受自己幸福的晚年,提升老年人自我照顾、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智能管家一定是一个人机交互无障碍,老年人使用机器方便的傻瓜式的系统,即讲技术也更实用。


第三,智能健康管理问题。

健康管理是针对老年人营养体检,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治疗和锻炼等综合的一个管理。智能健康是老年人更加便利的享受科技进步的助手,通过人工智能的赋能,适时的跟踪和分析老年人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随时的赋予积极的提示提醒和建议方案,对老年人个人行为进行指导,并且提供在线诊疗以及智能康复训练的方针。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智能检测,目前已经趋于多元化,但是检测结果的快速处置以及专业的反馈仍然是这类问题的短板。因此,智能健康管理也应该是一个将老年人与社区,医疗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家庭成员以及政府部门紧密联系起来的一个系统。


第四,智能情感交流方式的问题

因为少子女家庭,子女异地居住,子女工作繁忙等多种因素,老年人缺乏家人沟通,寂寞孤独等情况时有发生,心理慰藉严重不足。这对在城乡老年人各类生活状况的抽样调查中都是有反映的,人工智能应该在老年人情感服务方面发挥积极且引领的作用。我们已经看到了,已经接触到了一些丰富且可选择的内容,有应用全新影像,有拟人化模式等方式,帮助解决老年人孤独,亲情陪伴等方面问题的方案。这些呢,都为老年人情感交流和心理慰藉提供了帮助。


第五,智能清洁问题。

老年人的个体清洁问题是关系老年人健康长寿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是活力老年人还是失知失能的老年人,个人清洁都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环节,也是常规家政和护理无法完全做到的。我们设想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有没有可能创新出异于传统的清洁方式,设想对长期卧床的失能老年人实现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更加智能和人性化的清洁,是否可以研究无接触式的,无需用传统的,比如说水洗这样的清洁方式。当然除了人工智能以外,刚才这个问题还涉及到许多其他的学科,多学科的交融,多领域的整合,本身就是一件更加智慧的事情,我们憧憬着也期待着这些变革,来不断的改变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第六,线上线下融合的问题。

智能养老是一个需要线上线下更加紧密融合的系统,很多智能的养老服务,首先面临的就是整合,需要重新整合现有的资源和信息,需要线下的配合,更需要后台的支撑。比如突发状况的及时处置,需要考虑流程与相应的机制,也包括自身的故障处置,以及智能产品深度学习以后的数据及处理问题。人工智能在养老服务的实际应用中有一些功能,可能涉及到法定监护人的授权让渡以及责任边界,有一些涉及老年人自身权益的保护等等。这其中涉及相关法律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的问题中还有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就是性价比的问题。

再好的人工智能的产品,在实际应用当中,性价比是无论如何需要认真的进行考虑的。总之,人工智能赋能养老,有着无数的可能,也正在将可能变为现实。


上述这些,仅是我们作为养老服务实践者的一个感触,这些需求可能涉及到一个智能产品,或同时涉及到多个智能化的应用,也可能在一个智能产品当中涉及到多项的应用。但我们感到核心是围着老年人转,跟着老年人走,无论老年人在家庭社区还是在机构,都可以享受智能养老带来的便利,市场上很多公司已经研发了各式各样的智能产品,也都正在不断的改变着老年人的生活。我们始终认为让技术更好的服务老年人,让老年人晚年生活更加有品质,是我们从事养老服务的初心,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在科技浪潮中受益,也期待着通过技术为人类的服务,人人都能活到150岁!谢谢各位!


-END-

(视频来源: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


扫码关注【必顾养老在线】公众号

了解更多行业资讯,政策解读!

全国服务热线

400-060-1388


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