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16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近年来,商务部积极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指导意见和建设指南,在全国确定两批共80个试点地区,指导推动试点工作加快落地。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重点完善社区消费的供给设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圈一策,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例如,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让适老化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更加丰富,使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
二是重点推动社区消费的场景创新。顺应消费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推动一刻钟消费服务圈、养老托育圈、休闲文化圈等各类服务功能更好融合,发展一批智慧商店等新业态,引导便利店、社区超市“一店多能”,拓展便民服务,推广网订店送、即时零售等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打造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三是重点培育社区消费的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综合服务型的商业中心、邻里中心,鼓励连锁企业门店进社区,支持开展社区促消费活动,激发市场活力。
束珏婷表示,截至目前,80个试点地区共建设便民生活圈1402个,涉及商业网点28万个,覆盖居民社区2766个,服务居民3200多万人,试点地区生活圈的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均衡,设施业态更加丰富,市场主体更加壮大,服务功能更加全面,居民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在试点基础上,开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更好惠及百姓生活。”
丰富社区适老化服务设施是建设便民生活圈的重要一环。但有研究发现,老年群体对适老服务设施的迫切需求与老旧住区有限的空间之间的矛盾是丰富适老化服务设施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面对住区环境和人口的双重老化,老旧住区的适老化更新改造已成为当下亟待完成的任务。如何丰富老旧住区适老服务设施?这里有三点策略可借鉴。
在疫情防控管理的极端状态下,居家老年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被更为清晰地展现了出来。助餐需求、配药需求及活动需求是绝大多数居家老年人群较为突出的三种需求。设置老年人助餐点、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室外适老活动空间将会极大地改善老旧住区老年居民的生活质量。面对存量巨大的老旧住区项目,优先配置和改善这三类适老服务设施,将会快速、有效地改善老旧住区的适老现状,满足居家老年人群最急迫的需求。另外,在满足老年居民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老旧住区可结合现实状况进一步完善适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例如:除满足老年人配药需求外,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与社区康复设施结合设置,形成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为主的社区医疗康复服务体系。
我们也可以发现面向老年群体使用的配套设施大都集中在“5分钟生活圈”内,这是新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不同年龄段人群需求的响应。与此同时,适老服务设施的选址也需要考虑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适应性,网格化管理方法逐渐成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为稳定的管理模式。因此,老旧住区所在网格内要确保配置有基本的适老服务设施,保证老年应急服务支持体系的迅速构建。
3. 空间利用——充分利用闲置空间,营造多元共享的适老生活环境
合理利用老旧物业用房、社区边角空间、既有设施空间等,通过功能置换、增量加建、社会租赁等方式满足适老服务的空间需求。此外,对老旧住区边界空间和街道空间的适老性改造利用是解决老旧住区缺乏活动空间更为适用的方式。在对街道活动空间的改造中要秉持多元共享的原则,合理布置慢行步道、休闲座椅、健身设施、活动广场等,为老年人创造富有活力、多元复合、全龄共享的室外活动空间。
-END-
(来源:新华网和CA当代建筑公众号)
扫码关注【必顾养老在线】公众号
了解更多行业资讯,政策解读!
全国服务热线
400-060-1388